2)第二六四章 献礼_四合院:我是杜守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作餐啊?

  哦,您二位说这鸭子?放心,这是民兵打的野鸭子,小北自己付的钱,没占公家一点便宜。

  这是特意请我们这儿大师傅做的,是他的独门手艺,您二位尝尝?”

  杜守义说起瞎话来脸不改色心不跳,让一旁的龚小北差点没忍住笑出了声。

  见她们还有些犹豫,杜守义继续忽悠道:“小北离开学校后一直很想念老师们。她常说,老师是个需要奉献精神的伟大职业。就像蜡烛一样,他们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

  如今见到两位老师,请一定要收下我们这份由衷的敬意,也感谢您二位过去对她的教育和培养。”

  能在育英做老师的都不是普通人,根本不吃什么‘赏脸’,‘给面子’这一套。学生家长里中大领导一大把,你个小电工有什么面子?能治她们的就是无限拔高,提炼意义。

  不管她们信不信,反正只要肯动筷就行。不过看样子,两个老师是真信了,而且还很高兴。

  杜守义必须让两位老师高兴,再牛叉的家长也得让孩子老师高兴喽...

  说到这儿又要小小的偏下题了。‘老师象蜡烛’,这句话谁最先说得?问一万个人,九千九百个答案可能是李商隐。‘蜡炬成灰泪始干’嘛。

  错。那是句情诗,和教师职业不相干。这句话最早是高尔基说的,因为引用的太过普遍,所以到了后世连出处都模糊了。可在六十年代,这是个还没用滥的比喻,这使得杜守义的这手马屁很有效。

  丰收舞的基本动作并不复杂,老师们学了一天后基本掌握,接下去就能回去教学生了。

  要是有什么不明白问小伟也行。小伟才二年级,系统的东西教不了,但分解动作演示一下,解解惑还是行的。

  鬼步舞蜕变成丰收舞后已经完全没有了‘鬼气’,有的只是一股蓬勃向上的朝气。

  最奥妙的是,这个时代没有视频播放软件,即使专业的舞蹈编导演员,想要看一遍就学会也几无可能。什么叫‘先进技术’?这就是。给你看你都未必能学会。

  这也是杜守义原先准备压上两三年,让它在明年国庆再问世的原因。问世的时间点越接近小伟十二岁,他的领先优势就越明显。这时代特招的文艺学员兵年龄线,基本就卡在十二岁以上。

  而要是放到后年,一九六五年,就只剩下不到一年的传播时间,太短了。

  所以六+四年这个时间点不是随便定的,它经过了反复的计算推演。杜守义每天睡眠两三个小时,晚上时间大把,除了练字看书,就尽瞎琢磨这个了。

  虽然提前了一年,但杜守义的一番算盘并没有落空。

  ‘丰收舞’一经露面,立刻引起了各大文艺团体的重视,因为这是一个前所未见的全新舞种。

  小伟凭借着先发优势,在各军种文工团里混了个眼熟,他在艺术上的高素养也被专业人员所了解。

  六八年春天,十三岁的他如愿以偿被特招为文艺兵,从此一生与文艺结下了不解之缘.....

  到了晚餐时,龚小北聊起了她的学校。

  “你说育英以前是延安保育院?”

  杜守义有些恍然大悟,两世为人,他对育英只有粗略了解。知道它挺牛叉,但万万没想到它的前身这么牛叉。

  《爷爷为我打月饼》这首歌出自谢晋导演的一部革命电影《啊!摇篮》。而这部影片的原型就是延安保育院。

  这不巧了吗不是?

  杜守义咂摸咂摸嘴,道:“可惜了,要是能让小伟唱这歌该多好?这是给学校最好的献礼!”

  “是有点可惜。”小北知道缘由,她也觉得有些遗憾。‘打月饼’这首歌最适合出现在育英的中秋舞台上了。

  想了想她笑道:“你要说‘最好的献礼’,这话可有点大了。”

  接下来小北讲了个献礼的故事,让杜守义又一次颠覆了认知。

  五二年六一节,育英的孩子们要给学校献礼。有位姓李的同学央求着他父亲写了幅字:‘好好学习’。后来墨点落下,书者又在下面补了一行小字:‘好好学习’。

  学校将‘好好学习’四个字刻在影壁之上,从此成了育英的校训。

  跟那次‘献礼’比起来,杜守义的这首歌确实被甩的老远了。

  请收藏:https://m.sq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