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四一章 调查_四合院:我是杜守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集合通知。明天他要到电子元件厂报到,参加611除颤仪的研制开发工作。

  杜守义在签收文件时问通讯员道:“人民医院的大夫明天去吗?”

  “我们有纪律,不能说。”

  “哦,对不起,我自己打电话问吧。”

  ‘除颤仪’的整体工作其实分两部分:一是研制,二是心肺复苏的培训。

  图纸都差不多画成‘实物’还原图了,研制过程他参不参与问题都不大,他重视的是第二部分工作。

  当天晚上,杜守义和小北总算找到了单独相处的时间,两个人聊起了天。

  “要不明天中午我来给孩子们送饭吧?”

  “不用。”杜守义一面给‘二哈’喂芒果一面说道:“我和厅里主管领导都解释过了,不能一直在项目组待着。厂里不能长时间离人,美协那儿也有不少学习任务呢。”

  杜守义现在美协、厂里、开发组三头跑,这反而让他好‘混’了,要是哪儿不想久留,兜里请假借口一大把。

  不过,今年的棋赛又被他自己给毁了,上个赛日面对的是‘强队’,而他的缺席让冶金队提前被淘汰了,杜守义都觉得没脸面对队友们了...

  一夜无话,时间来到了六月三十日,礼拜二。

  上午,杜守义来到电子元器件厂报到。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后,611项目就正式启动了。会后,杜守义拉着荀医生把卫生部领导截住了。

  看到被递到手上的一本薄薄小册子,领导先是赞叹了一声,“字真漂亮!”

  随后他笑了,道:“《心肺复苏指南》?嚯嚯,口气不小。”但当他一页页翻看下去后,表情渐渐严肃起来...

  心脏骤停四到六分钟后会对脑部和各器官造成不可逆伤害。不管有没有除颤仪,都必须立刻进行心肺复苏,早一秒就会多了一份生还的希望。

  那么,后世中小学都在教的心肺复苏是何时出现的呢?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才出现第一个成功案例,这里是指有记载的。

  六六年,第一份现代医学意义上的《心肺复苏指南》正式推出...

  以上说的是前世。‘情满世界’的医学史从这里开始出现偏差了。它对‘心肺复苏’是这样记载的:

  ‘在种花,一千八百年前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了用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挽救溺水者,其描述的清晰准确,已经具有了高度的医学价值。

  在一九六+四年,中国医师杜守义根据《金匮要略》中的描述,结合他祖传的医术,经过实践整理以后,编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份,具有现代医学意义上的《心肺复苏指南》。凭借这份指南,任何人都可以在三十分钟内学会心肺复苏...’

  彼时国内外消息并不流通。种花编写《指南》的工作比灯塔国早了整整两年;而推广普及,早了八年。当七二

  请收藏:https://m.sq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