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1章 不合时宜的小草_从1979年开始我在时代大潮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1章不合时宜的小草

  几十年后的边境国门各个都是高大宏伟,而芬河市的第一代国门就建在一条通往边境的土路上。

  土路两边各有一个水泥墩,其中一个水泥墩上设置着一个铸铁挡杆,和铁路道口能够抬起来和放下的挡杆一模一样。

  王卫东姚启明和另外一个人在接受出境前的严格检查,三个人带的东西都不算多,很快就检查完了。

  这时候边境人员把三个人的证件交还到他们三个手里,示意他们出去向对面走。

  这幅场景像是电影里两个国家间在交换战俘或者是谍报人员。

  档杆缓缓抬起,三个人心情忐忑的走过档杆,在走到档杆下面的时候王卫东回头向几十米外的欧小阳挥了挥手。

  他们三个现在还有一关要过,那就是对面边境人员的检查,王卫东已经看见对面几个戴着绿色大盖帽的人正在十几米外看着他们。

  “你们这是去哪儿?”一同出境的中年人问道。

  “海参崴。”王卫东简短的答道。

  “我去双城子,我们用苹果换了一万公斤大马哈鱼。”中年人答道。

  即使过去了一百年,中国人还是习惯用中国名字称呼那边的地名。

  简单的交谈中就走完了十几米,站在对方边检内务人员的面前。

  听见一句急促的俄语,王卫东虽然听不懂说的是什么,可是他有一种马上举起双手的冲动。

  三个人被带进室内进行检查。

  有三个人负责检查王卫东,一个检查证件,一个检查身体,一个检查行李,王卫东一米七五感觉自己已经很高了,可是在三个人高马大的人面前还是显得又瘦又小。

  现在是一九八五年,不是几年后那个千军万马扛着大包过境的年代,如果现在王卫东身上套着两三件鸡毛羽绒服扛着一大包猪皮夹克,检查的人一定像是看怪物一样看着他然后把他按在地上摩擦。

  虽然开始恢复贸易,不过两个国家之间还保持着警惕,王卫东这一次来是做正规贸易的,他不想节外生枝,所以只带了一点点这边急需的物品。

  检查持续了七八分钟才结束。

  “符拉迪沃斯托克?”一个军官问王卫东。

  “是,我们是受委派到符拉迪沃斯托克进行贸易交流。我们是一起的,我是他的翻译。”姚启明替王卫东答道。

  那名上尉军官审视三个人一会点头说道:“你们只能坐汽车去目的地了,从格罗杰科沃坐汽车去乌苏里斯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我会派人送你们去汽车站。”

  还没有发展起来的芬河市很小,而它对面的格罗杰科沃就更小了。王卫东觉得它比中国的一个村子的面积大不了多少。

  一名少尉带着他们三个没有直接走进格罗杰科沃,而是绕过小镇站在等待汽车的地方。

  不一会一个扎着头巾的女人也走过来和他们四个人

  请收藏:https://m.sq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