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4章 董卓迁都_争霸三国,开局先偷孙吴的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争吵。

  董卓此时已经不再相信这些士人,见杨彪、黄琬不给面子,直接找了个灾异的理由,就把两人的三公之位给撤了。换成了赵谦和王允。

  党人,城门校尉伍琼、督军校尉周毖,之前曾今得到董卓的信重,这次却来进谏迁都之事,董卓更是大怒:“当初我刚刚来洛阳,你们劝我重用士人,我信了。但你们举荐的这些士人,现在全都起兵来反对我,这是你们两个小子在算计我啊”。

  董卓再不肯相信这二人,直接就把这两个人杀了。两颗人头落地,朝中诸臣再也没人敢出声反对迁都,迁都之事就确定了下来。

  不过要想迁都到长安,有两个在三辅之地手握兵权的人,一定要先解决。否则,到了长安,弄不好比在洛阳还危险。这两个人就是左将军皇甫嵩和京兆尹盖勋。

  此时,京兆尹盖勋掌握着长安的守备兵马,时左将军皇甫嵩统领着三万兵马驻扎在扶风。于是董卓下诏,召二人入洛阳为官。

  盖勋赶紧私下来找皇甫嵩商议,皇甫嵩的长史梁衍也劝说皇甫嵩直接起兵,与关东联军的呼应,皇甫嵩依旧不肯答应,甘愿放弃兵权,到洛阳就任。

  其实,袁绍的讨董联盟一成立,皇甫嵩就知道,诸侯割据的时代到来了,大汉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只是此时的皇甫嵩,已经垂垂老矣,无力再参与诸侯争霸,而皇甫家的后代,他的儿子皇甫坚寿、侄子皇甫丽,都没有参与群雄逐鹿的能力。

  皇甫嵩的事业最高峰就是平定黄巾之乱,他因此被封为左车骑将军,冀州牧。当时的皇帝刘宏这个封赏,真的是够小家子气的,把一个车骑将军的职位,一分为二,分别封给了他和朱儁。

  即使如此小气的封赏,也没有持续多久,不到一年,他就再次被免了官职。免官的三年之中,他看到了刘宏死性不改,继续宠信宦官,那个时候他就对这个大汉朝廷彻底的失望了。

  虽然,刘宏后来又拜了他为左将军,但此时的他,已经再没有什么为大汉尽忠的心思,只想在战乱之时,一心保留家族的传承。

  董卓篡政也好,袁绍他们以讨伐董卓为借口,割据地方也好,都与他没有什么关系了。这个世界上,哪有那么多愚忠之人?卢植不也弃官回乡了吗?

  汉室皇家自己都如此不顾国家安危,难道他皇甫嵩就要替汉室流尽最后一滴血?他皇甫嵩起兵反董又如何?真以为杀了董卓,袁绍那些人就会乖乖的重新做汉室的忠臣?

  此时,能够洁身自好,不靠着出卖汉室、刘家,来谋取利益的,就已经是有良心的了。对于皇甫嵩这些老臣而言,已经看到了汉室的结局,不生异心,只是不想给自己身上留下污点罢了。

  后世很多汉末三国时期的忠臣故事,不过是后人为了皇权教育杜撰出来的罢了。看看曹操称魏王的时候,有几个人反对?曹丕逼刘协禅让之时,有什么人替汉室出头?

  皇甫嵩放弃抵抗,盖勋独木难支,两人最后都入了洛阳。董卓迁都长安的条件就彻底成熟了。

  从军事角度而言,洛阳此时的战略态势确实恶劣,洛阳已经被关东联军和河东的白波形成了包围态势,只有弘农一条通道与关西相连。

  如此形态,即使董卓的兵马战力强悍,能够取得战术上的胜利,但战略上的劣势却很难扭转。后世的史书,很多都把董卓迁都长安,描述为看到关东联军势大,迁都躲避。

  这么说,有些道理,但董卓迁都的理由绝对不止是军事的原因,一月份关东联军起兵,二月份董卓就决定迁都,反应如此迅速,政治上的考量因素恐怕更多。

  对于董卓势力而言,迁都长安绝对是一步好棋,如果董卓后来没有死在,王允和吕布的政变之下,能否轮到关东的诸侯争霸天下,还真不好说。

  请收藏:https://m.sq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