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2章 全靠同行衬托_争霸三国,开局先偷孙吴的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方小豪强,哪个不是成了这些诸侯的钱粮来源。

  在刀兵之下,这些小小的地方豪强,都已经化为了砧板上的肉,这些手握刀兵的诸侯,想怎么切,就怎么切。相比之下,丁宽的手段,反而是最温柔守规矩的。

  即使是从这些豪强手中罚没了大量的钱粮,那也是先找到了这些豪强以前犯下的不法之事,从来没有罗织过罪名,很多守规矩的所谓耕读传家之人,就根本没在这次清查中受到拖累。

  多亏这些诸侯同行的衬托,丁宽允许用罚款抵罪,简直成了诸侯中的仁政楷模。

  如此的天下大乱之时,丁宽开始在青州大规模清查吏治,不仅没有损害名声,反而使得名声在士人之中,继续抬升。那些豪强对丁宽再不满,也只敢在私室之中发泄偷骂,公开场合还要反过来称颂丁宽为政清明。

  丁宽能在青州名声继续抬升,很大原因是因为,掌握大汉舆论的,是所谓士人中的清流。这些清流,在大汉原有的官吏晋升体系内,并不得意,很多人都是无法混入这个体系,就转而用舆论、风评来作为显示力量的手段。

  这批清流,在丁宽这次清查吏治的过程中,同样是受益者。大量地方豪强与官吏勾结的桉件被查出之后,那些豪强能够认罚花钱赎罪,但与这些豪强勾结的官吏,就逃不过罢官免职的下场了。以他们的罪行,不被杀头流放,就已经是丁宽仁义,网开一面了。

  如此一来,自然有大量的官府职位需要人去填充。那些刚刚被处罚过的豪强,此时哪里敢再胡乱伸手?这些空缺的职位,自然很多都落入了,那些至少表面上遵纪守法的,“有德之士”头上。

  以前不得志的寒门子弟,大族庶出,只要平常在地方上的风评不错,又有些理事能力的,很多就被简拔为县吏、郡吏,甚至被补入将军府中,做起了文吏。

  有了这些罚没来的大笔钱粮,-丁宽推行以工代赈就有了充裕的财力,青州各个受到黄巾破坏的城市,迅速化为了巨大的工地。

  然而,今年的工程虽多,但却与往年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今年的各项工程,都不派徭役,而是官府出钱粮来,招募那些流民来劳作。

  这些流民,应募而来,虽然劳作辛苦,但起码能够借此来让一家老小混口饭吃,不能说就此解决了温饱,但至少不至于饿死,因此青州的秩序,很快就重新稳定下来。

  一般而言,大灾或者兵祸刚过,粮价都会大幅的上涨。其背后自然是豪强大户囤积居奇,收割社会财富。但今年,丁宽正在整顿吏治,清查不法的风头上,很多豪强刚刚靠着缴纳罚款,勉强过关,哪还敢在这个风急浪涌的关头胡乱行事?

  因此,今年的青州粮价反而相当平稳,即使是秋收之前,青黄不接之时,粮价也没有太大的波动。这些豪强如此识时务,倒是让丁宽颇感满意。

  如此,只要再坚持一年,待青州来年秋收,各地屯田的效果就能全面的提现,青州就可以不再需要依靠非常规手段筹集钱粮,能够完全的自给自足了。

  请收藏:https://m.sq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