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七二章 官员监察制度化_争霸三国,开局先偷孙吴的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什么一直在拉拢颍川士人?当然不仅仅是因为颍川士人是所谓的士人领袖。颍川的士人其实在汉末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并不仅仅以经学见长。

  在颍川士人的内部,还有半个显学,就是律法之学。颍川钟家、郭家都是以律法之学为传家的家学。而人才辈出的荀氏,更是法家、儒家集大成者,荀子的直系后人,家学传承从未断绝。

  相比于儒家所提倡的士人风骨,以德为先,颍川士人其实更加的世俗化,身段柔软,极懂变通之道。汉末颍川出身的谋士数量最多,但谋士这种职业,哪里是有道德洁癖的人,能够胜任的?

  没有一副漆黑的心肠,没有那种只求目的不择手段的作用,怎么给自己的君主提出各种绝户之计?都说贾诩是毒士,但一个合格的谋士,怎么可能是不毒之人?

  汉承秦制,秦朝之时,法家是显学,走的是严刑峻法的极端。汉朝继承了秦时的律法,但执行时,在儒家的思想鼓吹下,弄出了一个“德在法先”。于是,大汉的士人,就用各种所谓“符合德行”的操作,获得了免于法律监管的特殊地位。

  丁宽并不是学习政治学的,但毕竟来自于两千年之后,有更多的见识,有更加成熟治国理念能够借鉴。丁宽一直比较喜欢后世一个法律专家的观点:律法应该是约束行为的底线,而道德应该是自律的标准。

  所以丁宽要身体力行,坚守住这条底线,尤其是对治下的各级官吏,更是要持续的进行监督监管。

  丁宽此前已经建立了监察司,监察司内任用了大量的精通律法的士人。现在丁宽就是要将监察司的作用常态化,阳光话,让各级官吏都知道有这个监察司在不停的监察着他们,使得他们做事一定要有所顾忌。

  官员监察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国历朝历代都有各种官员监察的体系存在。大汉同样有官员监察的制度,从中枢的廷尉、司隶校尉、侍御史,到州刺史的设置,都是为了监察不法官吏,被刘皇叔鞭打的督邮,也是负责监察的官职。

  但这么多的监察人员,依然无法防止大汉的整个官僚系统的大幅沦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监察权已经成了斗争的工具。

  当年阳球等人要诛宦,需要谋求的最关键职位是什么?就是掌有百官监察之权的司隶校尉。而凉州三明之一的段熲为何与士人成为仇敌?就是他被宦官安排了司隶校尉的官职,然后大肆抓捕当人。

  因此丁宽要想改善这种状况,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把这个监察体系从原有的官僚体系中独立出来,尽量使得这种监察公正、公开。

  从某种意义上,这种监察官员是否能成为“孤臣”,是监察体系是否能够有效运行的关键。你可以想象,如果一个监察官,被其他的

  请收藏:https://m.sq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