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9章 生产自救_争霸三国,开局先偷孙吴的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让丁宽出兵的旨意到达南阳的时候,丁宽很忙。

  他忙碌的不是练兵,有程昱、芮祗、马腾、高顺这些将官在,练兵并不需要他太操心。

  他在忙着协助徐璆恢复秩序,生产自救。

  从正旦日率兵抓捕张曼成,到三月底斩杀赵弘,彻底平定黄巾,南阳的战乱持续了三个月。十几万人造反,三个月平定,这个效率已经非常高了。

  而且丁宽也非常严格的约束军纪,尽量减少战乱对黎民百姓的影响。但战乱就是战乱,对正常的社会秩序、百姓民生的破坏非常的直接粗暴。

  战乱的破坏,不止是双方在战争期间对城池的损毁、对百姓的杀戮掠夺。破坏力最大的是由战乱引起的次生伤害。

  耽误农时、田地损毁引发的饥荒,死者掩埋处理不当引发的病疫,比战乱的直接破坏可能还要严重。

  这种次生灾害往往持续的时间更长,范围更广,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恢复。丁宽作为穿越者,对这些次生灾害有清晰的认识。

  对于农业社会而言,春耕和秋收是最重要的农时,一旦耽误错过,损失及其巨大。

  一向喜欢凡事做在前面的丁宽,早就准备好了大量的种子和农具、耕牛。

  扬州过来的种子、农具在正旦过后就已经起运,自大江而来,经荆州军控制的运输线,从襄阳运入南阳。

  丁宽和徐璆领军在前线作战,给南阳太守褚贡的分工中,最重要的就是组织官军控制区域的春耕。

  凉州运来的种子和耕牛等,也早就到了武关。丁宽这边剿灭了黄巾军,那面的物资就直接从武关进入了南阳。

  这次黄巾军仅俘虏就抓了八万多人,而且大部分都是青壮。丁宽和徐璆没那么大杀性,不会大规模屠杀俘虏去筑什么京观。

  这么多俘虏也不可能白养着,在丁宽的建议下,这些俘虏全部被罚做劳役,在郡兵的看管下在无主土地上播种粮食、兴修水利,农闲之时再让他们来修补城池,修补道路。

  趁着这个机会,丁宽也在南阳又建了一所农庄,而这个农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广水稻种植。南阳已经紧邻湖北,气温高,而且南阳盆地水网密集,水利资源丰富,是非常适合种植水稻的地方。

  东汉的粮食结构中,占主要地位的一直是粟和麦。

  粟,去壳后就是后世的小米,又称禾。在先秦时期,粟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麦,最主要的品种是小麦,秦国国力强盛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建好郑国渠后,大规模推广小麦种植。而到了汉代,继承了秦的疆土,小麦的种植更是自北而南推向了全国。

  中国水稻种植的历史非常久远,西汉的时候,幽州的渔阳郡就已经成规模的种植水稻了。但水稻在整个国家的粮食产量中占的比例并不大。历史上,水稻成为与小麦并列的主

  请收藏:https://m.sq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