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9章 面_我有一座小酒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到,削时容易粘刀、断条,在全国各地做刀削面的,大多采用劲面王的制面工艺,这样做出的面穗,一出面多,二是面劲道。

  另外刀削面之奥妙在刀功。刀,一般不使用菜刀,要从特制的弧形削刀。操作时左手托住揉好的面团,右手持刀,手腕要灵,出力要平,用力要匀,对着汤锅,嚓、嚓、嚓,一刀赶一刀,削出的面叶儿,一叶连一叶。

  恰似流星赶月,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形白线,面叶落入汤锅,汤滚面翻,又像银鱼戏水,煞是好看,高明的厨师,每分钟能削二百刀左右,每个面叶的长度,恰好都是六寸。

  据说蒙古鞑靼人占领中原后,建立了元朝。

  蒙古首领怕百姓们起义造反,挨家挨户没收了的金属器具,还立了规矩,每十家共用一把菜刀。

  做换切菜换着用,完后重新交给鞑靼人手里。

  正值中午,一名老翁的老伴把面和成团以后,老翁去鞑靼人手里领菜刀,不巧被别人抢先一步取走,老翁无奈只能回家等着。

  不料老者翁刚走出大门,却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老翁低头找寻,没想到竟是一片薄铁皮,顺手捡起揣进怀里。到家以后,锅里的水哗哗沸腾,一家子都等着吃饭,但是却没有刀,把老翁好一顿着急。

  突然眼前一亮,想起怀里的薄铁片,赶忙取出说:“这个东西切面条怎么样!”

  老伴看了一眼铁皮,喃喃的说到:“这东西太软了,怎么能切的了面条呢。”

  老翁也有点生气:“切不动你就砍。”

  老伴灵机一动,砍也可以呀,随后,一块揉好的面团被放在一块木板上,左手端起木板,右手握着老翁捡的薄铁片,站在煮沸的水锅边,朝着锅里边“砍”面。

  一片一片的面片飞进水锅,时间到了盛入碗里,倒上准备好的卤端给老翁尝尝,老翁吃着不忘夸讲:“美得很,美得很,说什么也不想排队取鞑靼人那拿刀了,这薄铁片砍得面就很不错。”

  从此以后,“砍面”的故事一个传一个,没过多久,三晋大地的百姓们都知道了砍面,并且备受百姓青睐。

  到了明朝,“砍面”又换了一种叫法,叫作“托掌面”,不但家家户户会做,也传到了大街小巷的饭店酒馆被经营被销售,慢慢的演变,加工,最后才有了这独树一帜的刀削面制作方法,口味上,面条柔韧有度,有嚼劲儿。

  而配菜上,可依据个人喜好,制作不同口味的卤汁,而且做法上,刀削面不但可以热炒,还能凉拌,加上点冷藏的黄瓜丝,别有一番风味。

  不过,最好吃的方法还是面条上浇卤汁,再加上点山西老陈醋,嗯!就是这个味儿。

  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山西刀削面演变出了好多的小分支,其中“晋小二刀削面”这个小分支,很是幸运,和著名廉吏

  请收藏:https://m.sq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