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大紫荆勋贤,书香门第_天马行空四部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魔侠图录守关者之一金庸

  金庸,原名查良镛,大紫荆勋贤(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授勋及嘉奖制度下的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自1997年开始颁授,表扬毕生为香港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士。获颁大紫荆勋章的人士可於中名字及称谓后加上「大紫荆勋贤」或「GBM」。

  1924年,生於浙江海宁,1948年移居香港。自1950年代起,以笔名「金庸」着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

  历年来金庸笔下的着作被改编为多套电视剧、电影、广播剧等,对华语影视化可谓重大贡献,亦尊定其成为华人界最知名的武侠小说作家之一的基础。

  金庸早年於香港创办《明报》系列报刊,他亦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倪匡、黄沾、蔡澜

  金庸其家为书香门第,世居海宁县袁花镇,金庸人是查升之孙查揆的后裔。

  1929年入读家乡海宁县袁花镇小学。

  1936年入嘉兴一中读初中,离开家乡。

  1937年日军入侵,因战事而随学校辗转余杭、临安、丽水等地,后1938年於浙江省立联合高中初中部就读。

  1939年读初中三年级的他与同学合编了一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这是此类型书籍首次在中国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书,收效不凡。

  1941年因在壁报上写讽刺训导主任投降主义的章《阿丽丝漫游记》被其开除,校长张印通介绍他转学去了衢州。

  1942年自浙江省衢州中学毕业,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因对校内学生党员行为不满而向校方投诉。反被退学。后在中央图书馆挂职,阅读大量书籍。

  1945年抗战胜利后返乡,曾在杭州《东南日报》暂任外勤记者。1946年赴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插班修习国际法课程,1948年毕业。

  2005年10月,已81岁的金庸离开香港,往英国剑桥大学求学,并取得历史硕士、博士学位。

  2009年开始,以遥距教育方式在北京大学修读中系博士,预计在2013年8月毕业。

  浙江桃花岛上的金庸铜像。两旁的楹联为着名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1946年秋,查良镛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调往香港分社。1950年赴北京到外交部求职,但因不满外交政策而归并重入《大公报》。

  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期间与同事梁羽生相识为友。而后总编辑罗孚安排查与梁写武侠小说於副刊连载。梁羽生编写《龙虎斗京华》,查良镛以金庸为笔名写《书剑恩仇录》,引起轰动,顿时金梁齐名。

  1956年,与同

  请收藏:https://m.sq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