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九十五章 朝中大局_爸,这好像是北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中才是怪事,可是这重考一遍的意义又在哪呢?

  再加上这次孙悦的所做的事儿,又确实是在赵光义的谋划之下的,他孙春明虽然之前跟赵光义闹过一次矛盾,但现在看起来似乎也已经和好如初了,而赵光义也已经加封为晋王,中书令,位列百官之上,成为了至少名义上的天下第二人。

  那么这孙悦,是不是有改换门庭的想法呢?

  这下,连孙悦的政治立场好像都有点模糊了。这让壁垒分明的朝堂大佬们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应该顶还是应该踩,最后索性真的不提了,考完了再说。

  与此同时,伴随着赵光义正式被册封晋王,并且此番还拥有了军功,大宋的上层政治也已经悄然的发生了一连串的政治变动,晋王一派的势力急速膨胀,已经彻底的反超了赵普一头。

  并且,前朝第一大宰范质,入冬以来身体也已经变得越来越差,直到年关前后竟然一病不起。

  范质的身上有着无数位高而权轻的头衔,但那些都不重要,唯有一个名头却是被人盯上的肥肉: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帝国真正的宰相之职。

  虽然如今的帝国大权是在枢密院的手里,但谁也不能拿这正牌宰相的位置不当回事儿不是。

  原本的历史中,赵光义因为被赵普一直压制,赵匡胤为了提高他的威望,于此时将赵普从枢密使‘升职’到了这个位置上,以给赵光义刷威望,只可惜后来失败了。

  因为赵普牛就牛在他在哪都能成为权力的中心,他在枢密院的时候枢密使就是唯一的宰相,而人到了政事堂之后,枢密使就成了个屁了,中书门下平章事的权利反倒是比后周的时候还要大些,他的权势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赵光义被打压的更狠。

  最后不得已,赵匡胤只能让他下台了拉倒,再次启用他的时候,赵德昭已经二十多长大成人,快要开始德险之争了。

  但是此时因为有了孙家父子这两大变数,赵光义不但没有被赵普压制,反而比历史上更早的被册封了晋王,反过头来还压制了赵普一头,这个调动自然也就不存在了,这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差事,也就落到了赵光义的头上,作为他这次伐蜀筹谋之功的奖赏。

  虽然因为范质的不作为,赵光义之前干的事儿就跟宰相差不多,但毕竟现在名正言顺了一点,而赵匡胤为了让他可爱的弟弟更好的开展工作,还特意给他设立了一个辅助职位,也就是参知政事。

  这一本来在唐朝属于半荣誉头衔,勉强算是政事堂开会的资格认证一样的官职,因为赵匡胤文化功底有限的原因,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成了副宰相。

  而赵光义目前给自己所备选的人选么,已经有风消息传出,他要以这个职位,来酬谢孙春明的献雷管之功。

  也就是说,孙春明是很有机会,在短短两三个月之后,就一跃而成为整个大宋朝廷的副宰相的了。

  不过也有小道消息说,晋王殿下有个前提,那就是让孙春明把他儿子先搞定,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作为晋王集团的首席谋主,有个在对面打先锋的儿子,这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有点诡异了。

  请收藏:https://m.sq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