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2章 运粮安邑_长平长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公乘缓离开时,蒙骜已经从端氏抽调了五千人,放在少水沿线,一来那里还能找到粮食,二来那里似乎还可以通往上党长子。另外还有五千人位于濩泽一线,盯着高都,目前驻守端氏的只有公乘缓的五千人。

  公乘缓带来了咸阳的最新指示,蒙骜的主要作战区域在少水沿线,从冀氏到濩泽,长约二百五十里,几乎是一条一字长蛇阵,端氏正居其中。咸阳的指示是,上党要以这条河流为依托,竭力阻止上党的诸侯军西进河东,并对南下河内南阳的敌军形成牵制。它的后勤保障工作由河东丞无名与上党丞公乘缓共同承担。

  公乘缓还介绍了河东的防御计划,防御的支撑点是翼城、曲沃、左邑和安邑。蒙骜虽然没有在河东当过官,但对河东的形势并不陌生,因为他刚到秦国时,就是在河东接受的测试,当时主持测试的乃是河东丞皮绾,今天的内史绾。在安邑与秦王、皮绾相处的时间里,蒙骜大致知道,河东被所谓绛山分成两个部分,东边的盆地是安邑,西边的盆地统称汾上。翼城和曲沃是从太行山下来,进入这两片盆地的要道。出了曲沃后,可以直下汾水,几乎无可阻挡。但如果要攻打安邑,还必须攻占以绛山山口为依托的左邑。

  因此,秦军在河东的态势十分明显地显示,秦军首先还是确保阻击诸侯于山地,把两块盆地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不行,就放弃汾水一线,固守安邑。从军事上说,蒙骜能够理解,毕竟安邑是河东的首府,有盐池这个战略要点,重点防守左邑既有政治、经济方面的需要,也有地形的优势——左邑既有形胜,又经过张禄和皮绾他们的长期经营,是防御安邑的有效屏障。但他依然有些不舒服:这不就是王稽与联军合谋达成的形势吗?诸侯占领汾上,让王稽独守安邑!蒙骜不禁怀疑,王稽秘密和议的背后,是不是得到了咸阳的首肯,至少是默许!

  如果是这样的话……蒙骜陷入深深的沉思中,感觉自己孤立无援。

  鉴于公乘缓已经有了上党丞的官职,虽然大家都是公乘,但公乘缓明显已经有了副将的资格,地位在其他公乘之上。蒙骜召集众公乘,宣布了咸阳对公乘缓的任命,并宣布端氏由公乘缓全权负责,自己负责濩泽和冀氏两翼。随后,他把端氏的一切都交给公乘缓,自己前往巡视濩泽的驻军,部署那里的防御。

  所谓濩泽是一片大湖的名称,是由周围山上的雨水潴留在山底而成。“濩”的原意就是雨水从屋檐流下的样子,雨水汇集而成的湖泊就被称为“濩泽”。濩泽以东地势较低,湖水从这里流出,也被称为濩泽,东流注入少水。这片湖泊面积广大,很早就有人类居住,据说帝舜就曾在这里的山上耕种、制

  请收藏:https://m.sq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