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9章 横扫高句丽_争霸三国,开局先偷孙吴的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规模中等的郡。

  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扶余人**在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境内建国,故称高句丽。公元3年,高句丽把都城迁到了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市境内)。此后400多年,高句丽政权一直定都于此。

  高句丽是扶余人建立的,本身也和融合了多个民族,包括扶余人五万户、秽人两万户、沃沮人五千户,总归才五万五千户,大约三十万人口。

  这些高句丽人又分为涓奴部、绝奴部、顺奴部、灌奴部、桂娄部五个比较大的部族,高句丽原先的国王出自涓奴部,后来被桂娄部取代,但是涓奴部仍然有比较高的地位。

  “高句丽”的本意是“山城”。此时高句丽的领地,也几乎都在群山之内,此山汉时称盖马訾大山,其实就是后世的长白山脉。

  简单粗暴的理解,此时的高句丽实际和扬州的山越很相似,只是辽东偏远苦寒,大汉统治力远不如扬州,才使得高句丽得以立国。

  高句丽也与山越类似,多次抄掠汉境,与大汉时战时和,大汉也曾经攻下过高句丽,但无法在这群山之中,形成有效统治,过的几年,高句丽又逐渐恢复了元气,就会再次与大汉争抢利益。

  高句丽的都城国内城,就坐落在群山之中,马訾水河畔的一片小河谷平原之上。有水军之助,从西安平逆水而上,直攻国内城,是讨伐高句丽最方便的进军路线。

  这一段水路,其实已经是马訾水的中下游,水势平坦,河流的弯曲程度也比较小,完全可以逆水行舟。即使如此,从西安平到国内城,中间也要在群山之中行军四五百里。

  可以说高句丽能够一直生存下来,主要是靠周围群山的保护,但大规模水军的到来,就彻底打破了这层保护壳,有了大规模的水军,这四五百里路所需的给养都可以载于船上。

  而一旦粮草辎重畅通,加上有众多熟悉当地地理的本地向导,三万兵马的行军,也不过就是一场拉练。

  十几天后,三万兵马就出现在了国内城外,别看国内城号称王都,但实际上就是个小型县城规模。这三万装备精良,气势高昂的汉军一到,高句丽的国王尹夷谟直接就跪了,根本不敢抵抗。

  这也不奇怪,公孙度手下一共两万人马,还远在辽东,就能压服高句丽,丁宽三万精锐兵马兵临城下,他拿什么抵抗?

  高句丽一共三十万人口,拼了老命,不惜代价到也能凑出五万青壮,但这些青壮未经训练,更缺乏武器,拿什么与武装到牙齿的汉军精锐抗衡。

  此时的高句丽国王听说这些攻来的汉军,是天朝上国的车骑将军麾下的兵马,连肠子都悔青了,当初干嘛要去贪公孙度赠送的财物,帮公孙度去对抗丁宽。

  这随随便便就是三万人马大军压境,哪里是一

  请收藏:https://m.sq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