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70章 知县的思想工作_西川欲晓1909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部队到磨子场并没有耽误多长时间。立即向前开进。当天占领犍为犀江渡口。

  犍为县城所在地城厢场是由岷江和马边河冲击而成的平坝,土地肥沃,灌溉方便,又有岷江水运之便,是西川通往云南的重要通道,这里还有煤矿、盐场、竹木、药财等资源,因此自来就非常富庶。

  县城三面环水,一面是山地,整个地形易守难攻。

  但因此她也无法攻得出去,

  仁义军根本没想攻城,犀江渡对岸就是犍为县城,犀江渡也叫中渡口,随着上下游几个渡口被仁义军占领,整个犍为县城就被封锁住,没有了出口。

  我是打不进去,但你也别想出来。

  第二天在犍为东南边孝姑场,来自北边的仁义军和南边屏山的仁义军胜利会师。

  这是一个重大的胜利。标志屏山县不再孤军奋战。

  “知县大人,李先生来了。”

  "请他进来吧。"犍为知县常涧秋道对幕僚道。

  不一会幕僚领着一个读书人打扮的中年人进来,显然他们都是熟悉的。一阵寒暄,上茶以后下人退了出去,屋里只剩下知县,幕僚和李先生。

  “鄙人的建议,知县大人考虑得怎么样了?”

  “李先生,我生是大清人,死是大清鬼,我不会投降的。虽然你们把犍为围困得水泄不通。但我犍为还有数万军民、有高墙、有粮食,支撑几年都没有问题。”

  “李先生,不要看你们现在春风得意,但比起大清来,你们什么都不是。

  纵观历史,像你们这样造反的没有几个得到好下场。远的就不说,五十年前的洪匪,拥兵近百万,在江南最富熟的地区控民上亿,结果又怎么样呢?在我大清的打击下,还不是灰飞烟灭,相比之下,仁义社又算得了什么。”

  “我大清不缺忠孝智勇之士,我就是其中一位。犍为城我将率军民血战到底。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为皇上为人民而死,我死得其所。”

  李先生觉得好笑,你装,你就装,真的一心求死。还和我谈个屁啊!但不能揭穿他,这些人死要面子。他不想在这个问题上与知县纠缠,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切入。

  “大人,你说大清多忠孝智勇之士这不假,我还说大清的皇上多是励精图治的皇帝,他们没有昏君,他们勤勤恳恳,都想把国家治理好。”

  “但是国家却越来越弱,被列强肆意欺凌,就连我们最瞧不上的倭寇都打得我们割地赔款,大人你说这又是为什么呢?”

  听到李先生没有诋毁大清的官员,没有诋毁大清的皇上,知县心里好受了些,对李先生也有好感。“我研究过夏平先生的《历史评论》。知道是生产力不适应生产关系的原因。这不朝廷也一直在改革嘛,难道就不能给点时间?”

  李先生道:"是在改,可是你看这是怎么改的

  请收藏:https://m.sq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