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章 进聊城采购补给_水浒黄信的花样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章进聊城采购补给

  递铺,其实就是大赵的兵驿站,但职能更似是后世的邮局。

  黄信虽然有点吐糟这当下的路况,可实际上,这类宋的大赵,陆地上的交通状况要比汉、唐的时期要好很多,基本上也都可以用四通八达来形容。

  以大赵京师东京汴梁为中心,各条道路向各州、县延伸,连接重要的州、县城池。就是通往辽、夏、金的官路交通也相当发达。

  而在沿着这些主要的交通官路,也就是官道,每隔一段路程都修建有驿站、邮亭。

  大赵之前,官府官文、书信都由各地驿站的驻守驿卒来负责邮寄,这些驿卒一般由当地的乡村百姓来担任。

  到了大赵,就改由各地厢军士兵来负责传递。

  经过演变后,就增设了“递铺”,但所谓的递铺,只是职能上加以分粒可实际上,递铺就是兵驿站,基本上就是在一起的。

  兵驿站,就等于成了专门接待过往的官吏、军卒的招待所,而递铺就专事邮递。

  这里的邮递,分步递、马递、急脚递三种形式。这很好理解,步递就等于是普通慢邮,百姓的书信也可通过递铺步递邮递,但需要收取费用;马递就是马匹的紧急传递,基本都是传递官府重要的文书文件;急脚递便是古时的八百里加急了,但这只能递送皇室急件,不能送别的书信文件。

  可现下,大赵朝政腐败,地方官府多是贪官污吏,使得各地强盗丛生,那些在官道上奔走往来负责递送书信文件的厢兵递夫等等也都成了山贼强盗劫掠的对象,这也直接导致很多地方的邮递中断。

  就似在清风山,燕顺他们拦路劫掠,声称杀了不少官府官兵,那些官兵,其中多是一些负责传递书信文件的兵驿站的厢兵递夫。

  类似的状况,在大赵各地上演。

  进而,也导致了官道上的一些兵驿站是处于一种被废置的地步。

  黄信来到了聊城,这一路也走了五六百里,沿途也真的满目苍凉,很多村落也都荒废了,那些兵驿站也更不用了。还有厢兵驻守,还能正常运作的兵驿站也没几间。

  唯有就是离那些城镇城池较近的兵驿站,才能继续维持正常的运作。

  黄信这一行人,就先安顿在离聊城还有两三里远的建在城外的兵驿站里。

  这样紧邻城池的兵驿站,其实也等于是一个兵营,主要是为了让一些大型商队或是城池之间有兵马调动的时候,经过城池的时候可以在兵营里安顿。

  像黄信现在,带着花妹这样的一支上百骑的骑兵,一般情况之下是不准进城的。

  因为谁知道你们是来干什么的?万一是来攻打城池的贼兵呢?

  黄信这次给花太监送礼,只能算是慕容彦达的私事,不算是公干,能够哄得了刘高和花荣,却骗不了别的地方的官府官兵。

  这离开青州

  请收藏:https://m.sq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